大连大学
移动端
立即下载

下载优课UOOC APP

立即下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注册
Loaded: 0%
Progress: 0%
Mute
Remaining Time -0:00
Duration Time 0:00
Current Time 0:00
授课对象

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专业、非专业人士

生活中的经济学

reality economics

深圳大学 / 陶一桃( 教授)

开课语种

中文

开课次数

15次

累计选课

14162人

选择周期:
【MOOC学分课】2021春季学期【SPOC学分课】生活中的经济学(合肥一中)
加入课程

已关注: 522人 分享:

课程简介

        懂得经济学未必成为百万富翁,但不懂经济学必定会吃亏。学习经济学并不是让你成为天才,但不懂经济学原理,机会与命运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我所讲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不是教你怎样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而是教你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不是教你如何赚钱的,而是教你如何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人生的选择。       

        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以习惯、习俗、理念、价值观甚至文化传统自然地支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情理之中地安排着人们的经济选择,悄然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并非源于一种崇高境界的提升,而是源于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文化教育、传播的模式。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对经济——文化的一种研究。所谓的经济文化,不是经济加文化,而是特定文化中的经济行为与经济行为下的文化特质。文化是浪漫的经济,经济是实在的文化。没有无文化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文化;人们在价值规律中徜徉时,总是踏着文化的韵律;在文化中遨游时,又常常遵循着价值规律,经济文化把经济的人和文化的人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是想告诉大家这样的一个思想:对经济学本身的思考与遵循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更高境界上来说,经济学不是一堆结论,一组数学公式,也不是一种逻辑,甚至不是一种分析方法,从更高境界上来讲经济学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本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理论为主体,融入哲学与文学思考为一体的具有内涵式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同时把人生观的教育寓于经济学教学之中,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 授课理念独特新颖。以故事开头,以理性与原理回归,采用寓理论于现实生活的独特讲授方式。用经济学原理诠释人们的选择行为,用生活中的实例佐证经济学原理,在雅俗共赏中提供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授课方式。

2. 教学语言优美生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学教学语言表达体系。以智慧启迪人,以语言感染人。因此课程线上互动十分活跃,学生发帖总数(每学期平均3-5万条)、教师发帖数、参与互动人数均显著超过同类课程。由于本课程线上维护、互动等方式新颖,方法独特,匠心独具,优课联盟的《MOOC实战》课程专门采访本课程团队,本团队的许多做法作为《MOOC实战》的“经验访谈”课程内容,供其他课程学习参考。

3. 教学内容丰富厚重,呈现文史哲交差互补之特色。以经济学原理为主线,兼有哲学的思考、历学的深度和文学的浪漫。成功地偿试并提供了一种通史哲,融文经的经济学授课范示与风格。

4.寓思想品德与人生观的教育与养成与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的传授之中,很好地践行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与道德境界。


        由本人所著的配套教材《生活中的经济学》已于2018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课程已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


教学目标

2 拷贝.jpg



教学方法

1、本课程学习视频一次性全部开放,同学们需按闯关模式进行学习,即按顺序完成前面章节学习,通过考核方可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

2、成绩计算标准如下:

      类型   权重

      签到   5%

      视频   30%

      作业   10%

      测验   10%

      讨论   5%

      考试   40%

3、个人具体成绩请点击成绩进度一栏查看。


参考教材

    

本课程配套教材:

《生活中的经济学》,陶一桃、王保卫合著,2018

blob.png


参考教材

   1.《经济学原理》曼昆 第6版

   2.《经济学》 萨谬尔森 第19版

   3.《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陶一桃著

   4.《经济文化论》 陶一桃著

   

未命名_副本7.jpg



  • 1第一讲 走进生活中的经济学
    • 1.1 (一) 经济是一种文化
    • 1.2 (二) 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 1.3 (三)对经济的文化诠释
    • 1.4作业
  • 2 第二讲 相声中的经济学
    • 2.1 (一)迈出降价销售的误区
    • 2.2 (二)丰收的悖论
    • 2.3 (三)税收的归宿
    • 2.4 作业
  • 3 第三讲 多买少算”真的“少”了吗?
    • 3.1 (一)消费中的“边际效用”
    • 3.2 (二)多买少算”真的“少”了吗?
    • 3.3 (三)保险的经济学诠释
    • 3.4 作业
  • 4 第四讲 在什么情况下你愿意用金钱购买闲暇
    • 4.1 (一)金钱与闲暇是怎样交换的
    • 4.2 (二)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 4.3 (三)为什么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工人不愿意加班
    • 4.4 作业
  • 5 第五讲 当你的收入固定时,在你所购买的不同物品菜单中如何分配你手中的钱才是理性的
    • 5.1 (一)什么是等边际法则
    • 5.2 (二)如何在不同功课上分配你的有限时间
    • 5.3 (三)"梱绑销售"更利于消费者还是商家
    • 5.4 作业
  • 6 第六讲 投机存在的合理性
    • 6.1 (一) 投机为什么是合理的
    • 6.2 (二)为什么等量的消费效用更大
    • 6.3 (三)个人效用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 6.4作业
  • 7 第七讲 人为什么会被“忽悠”了?
    • 7.1 (一) 多买少算你赚了吗?
    • 7.2 (二) 人为什么被"忽悠"了
    • 7.3 (三) 公共选择的决定
    • 7.4作业
  • 8 第八讲 差别定价"差别"了什么
    • 8.1 (一)价格歧视为什么会产生?
    • 8.2 (二) 差别定价差别了什么?
    • 8.3 (三) 价格歧视的力量
    • 8.4作业
  • 9 第九讲 稀缺的世界与无限的欲望
    • 9.1 (一)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 9.2 (二) 宙斯与凡人的对话
    • 9.3 (三)似乎有点无关的两个故事
    • 9.4作业
  • 10 第十讲 成本一一收益的人生 
    • 10.1 (一) 边际成本与公共选择中的溢出成本的消耗
    • 10.2 (二) 人为什么会由犹豫
    • 10.3 (三) 成本收入谁决定价格
    • 10.4 (四) 贫穷的富有:对诚信的成本收益分析
    • 10.5 (五) 一个与成本相关的故事:交易费用的“旅程”
    • 10.6作业
  • 11 第十一讲 博弈与生活中的决策
    • 11.1 (一) 犹太人的自嘲
    • 11.2 (二) 博弈与定价策略
    • 11.3 (三) 纳什均衡
    • 11.4 (四)囚犯困境
    • 11.5 (五)无处不在的博弈
    • 11.6 (六)几则相关的故事
    • 11.7作业
  • 12 第十二讲 经济学原理与生活中的哲理 
    • 12.1 (一) 从“经济人”到“经济文化人”
    • 12.2 (二) 帕累托最优与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
    • 12.3 (三) “牛市”的神话传说与“熊市”的文化力量
    • 12.4 (四)失业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 12.5 (五)腐败:货币与权利的交换
    • 12.6 (六)短板原理与人生的高度
    • 12.7 (七)结语
    • 12.8作业
暂无章节

考核方法

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闯关模式

考核方式.png


成绩计算标准如下: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线上学习、作业、讨论、访问次数等成绩占总成绩60%,期末考试为线上考试,具体比例请点击“统计”菜单查看,成绩达标发电子证书。

 

注:对于需要拿学分的深大学生,按教务处要求,需要线下考试,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线上成绩与见面课成绩之和为平时成绩,占比为60%。


深圳大学选课学生本学期三次线下见面课时间为:第4周、第8周以及第13周的星期五第11—12节,地点为汇文楼H4-101。

见面课考勤将计入平时成绩,请各位同学务必按时参加。

 

线上考试时间:初步定于2021年6月中旬(具体另行通知)

 

线下考试(仅针对深大教务处选课学生)时间:待教务处统一安排。


线上计分标准

视频 作业 测验 线上期末考试 讨论 签到 合计
30% 10% 10% 40% 5% 5% 100%

* 视频: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

讨论:发布10分/条,回复5分/条,加精20分/条,置顶30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5%折算实际得分;

签到:累计20次得满分,每日只能签到一次(系统自动记录)。

视频和测验类任务点完成数达60.0%才能参加考试

image.png


此课程已被以下4所高校认证为学分课:

2021春季学期
开课时间:2021.03.01 - 2021.06.13
建议学分:2.0分
建议学时:32学时
教学模式:闯关模式
教学团队

陶一桃

教授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4月生于哈尔滨市, 1989年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胡寄窗先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曾兼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学术领军人才,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联委员;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深圳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四届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历任深圳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一桃教授长期从事中西方经济思想与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史、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文化研究等领域,近年来致力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的研究。陶一桃教授共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3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代表性著作《中国经济特区史论》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35本重点书系之一,此书又获国家社科基金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并由英国帕斯国际出版公司英文出版全球发行,2011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代表性论文《从特区到自贸区:中国自贸区的特殊使命》2016年被《新华文摘》第6期全文转载,《喀什发展电子商务的制度文化约束》2016年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1期全文转载,《深圳经验印证中国道路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的近代化性质投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和《经济史》全文转载,《小康社会的制度约束》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以及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

王保卫

讲师

深圳大学

全面负责线上课程教学及课程总体协调。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士,管理学硕士,心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行为经济学、特区经济、心理分析、股票量化交易等。

张晓琴

助教

深圳大学

陶一桃教授在读博士

王江波

助教

深圳大学

陶一桃教授在读博士

马忠新

助教

深圳大学

暂无内容!

宁义成

助教

深圳大学

陶一桃教授在读硕士

吴佳恒

助教

深圳大学

陶一桃教授在读硕士

刘露露

助教

深圳大学

助教

陈仕敏

助教

深圳大学

助教